开原市委宣传部  开原市文明办  主办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做新闻记者 永远在路上
发表时间:2017-03-13    来源:开原文明网

任何一件事情,做久了都会产生审美疲劳,但对于开原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主任魏巍来说,从一个初入新闻战线的毛头小子到开原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主任,15年间,他始终斗志昂扬地奔忙在新闻一线,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当记者、做白领,是魏巍小时候的两个梦想。15年前,还在上大学的他就在当地电视台兼职做剧务,一步步靠近着心中的梦想。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

在魏巍看来,做记者可以“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正是秉承这样的信念,无论是紧张而繁忙的现场采访,还是严谨又规范的后期编辑,他都用心设计、精心编排,坚持为民发声、针砭时弊。

 

    2007年,魏巍离开家乡沈阳,进入开原广播电视台新闻部工作,从此正式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当时的新闻部正是用人之际,魏巍凭借能采编能播音的全面技能,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周末加班无法回家,他从不抱怨一句;面对急难险重的采访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只为不错过任何一个震撼人心的瞬间。同事张宇琦回忆起和他一起采访抗洪新闻时这样说道。

 

2015年年底,魏巍开始担任开原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主任,负责《开原新闻》整档节目的采访、编辑、制作和播出。从一名采访新兵成长为部门主任,魏巍深知未来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

 

“我曾经是一名记者,所以我知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酸甜苦辣;现在我是部门主任,所以我要做台领导和一线记者之间的桥梁,举全员之力,采编好新闻、传递正能量。”为了更加规范地管理稿件、提高稿件质量,魏巍大胆改革,用指定文件夹保存当天稿件,由他统一审阅后,再集中打印,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记者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同时又方便日后稿件整理和查询,一举多得,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2007年到2016年,魏巍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开原电视台新闻部。9年里,变化的是职务,不变的是初心。担任新闻部主任近一年时间里,魏巍依然凭借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一如既往、无怨无悔地坚守在新闻第一线,确保每一期新闻准时播出零失误。他总说,“我的记者生涯未必会遇到惊天动地的新闻事件。但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普通的工作持续做好,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工作15年,魏巍先后获得辽宁省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新闻奖等新闻界有分量的一二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魏巍4000多字的解说词、300500个镜头、近千字的字幕必须丝毫不差地安全播出,这是我们新闻部2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面临的挑战。《开原新闻》它已经不仅仅是电视台的一个“节目”,更是人们洞察我们开原社会政治、经济、政策、人事变动等各方面的一个窗口,无形当中它就变成了开原的一个政治风向标。一旦它有一点变化,人们都会从各种角度去解读,你也就越发觉得它的重要和特殊。我们的工作真的像习总书记说的字字千钧、秒秒政治、天天考试。我们记者,一定要做“心有党、言有物、人有格”的电视新闻人。

 

回首自己的从业之路,魏巍这样定位自己,生命的意义在于脚踏实地的行进,在于百折不回的执着。我依然会时刻提醒自己,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更保持希望,行走在没有尽头的新闻路上。“不忘初心,记得来路会有一时的不平,但不会失衡。我是一名记者,我,一直在路上。”

 

2016年,开原某乡镇突发火灾,我和魏巍去采访。到现场之后,魏巍是第一个下车,远远地看见哪儿有消防战士,他直接就往那儿跑。那天刮着大风,火借风势蔓延得特别快。现场浓烟滚滚,睁不开眼睛、说话都辣嗓子。当时消防大队的宣传干事怕他有危险,给拿来了防火服,把他喊出来,让他穿上再去拍。但是因为靠得实在太近,又没戴口罩,等他从现场再出来的时候,除了眼窝那儿白,整张脸都是黑的,而且眼睛也熏红了,不停地流眼泪,还咳嗽,缓了一天才好。

 

    开原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宇琦 08年那场洪水来得很凶猛也很突然。我们去采访的路上已经是下午了,而且一路上走得也很艰难。当时是快到现场的时候车就在水里边熄火了,我们就看到有很多解放军战士蹚着水飞跑过去。他也着急了,抱着机器就要下车。但是考虑机器沾水会容易出现故障,影响采访,所以司机建议我们等一等,求几位战士把车推出来再说,但是魏巍说我可以保护好自己的机器,没有问题,而且战士们可以蹚水过去,我也可以。所以他就真的蹚着水举着机器和战士们一起走到现场,一路上他也拍摄到了很多战士们抗洪抢险的珍贵的画面。到采访快结束的时候,他的裤子上除了有水还有泥,混在一起很潮湿地就那么贴在腿上,我看着都觉得很难受。

 

责任编辑:张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