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市委宣传部  开原市文明办  主办
开原榛子文化
发表时间:2016-09-18    来源:开原文明网

    开原榛子,誉满天下。开原榛子故事,不胜枚举。开原榛子文化,日愈光大。

金代开原人最早歌咏榛子 

我国关于榛子的最早记载,就是金末咸平(开原古城)人王浍歌颂榛子的《洞仙歌》。《洞仙歌》不但是我国最早记述榛子的资料,更是最早歌颂榛子的文学作品,文学价值极高,史料价值亦高。《洞仙歌》诗前有序曰“赋榛实,屏山所录”。全文如下:

    圆刚定质,混物非凡类。仁处其中静忘意。任蝶蜂狂绕,燕雀喧争,心君正,惟取清白自治。黄衣从淡泊,此个家风异。偶合阴阳弃神智。怕旁人冷眼,嫌太孤高,尊俎地,聊许松梧同器。待他日,山林不相容,请援手仙芚,要充仙贽。

王浍用极其浅淡雅致之笔,写榛实的“圆刚定质”、“心君正”、“青白自治”、“黄衣淡泊”等品质,借以抒发个人高洁自爱的志向。

    明代女真人的采集业

    女真人归服明朝后,要贡纳榛子、貂皮等土特产品,因而采集业仍为其主业。同时,他们需要的铁器、耕牛、农具乃至一些生活必需品,要从汉族地区输入,而汉人又特别喜爱女真地区出产的榛子、人参、木耳、松子、蘑菇等山货和各种细毛皮张。于是,女真人的农业发展需要采集业和狩猎的支持,采集品和猎品获得越多,农业的发展速度就越快。所以海西和建州女真仍“俗善射驰猎”,“专一采取人参、榛、松,围猎野味,以为生计”。每到采集季节,有的部落竟“倾落采参,逾大岭布野”。

    孝庄与开原榛子

    开原一带有一则著名的孝庄榛子的传说。

    后金占领奉天之时,山东有一个叫王杲的人,家赤贫,无以糊口,就乘帆船到复州,辗转到开原东李家台一古村落,以采药打猎为生。年轻的王杲英武过人,名声大振,小村遂名王杲城,山上来有一巨石名王杲石。

    一天,皇太极率众文武到开原来看哈达公主,至东山李家台王杲城一带行围打猎,皇妃孝庄随行。孝庄妃亦率群姬到山中采药打猎,忽然跳起一只梅花鹿,她们连射三箭都没射中。这时正赶上王杲与邓胯子在此打猎,见迎面来一只有毛驴大小的的梅花鹿,奔跑如闪电。于是挽弓拔箭,一发命中。等孝庄妃乘马追到,鹿已经倒地死去。她就把王杲叫到马前,见他魁武雄伟,纠纠之象没人能超过他,大喜。问他采药打猎诸事,王杲无知不知,十分讨人喜欢。于是把王杲和邓胯子带回宫中,作为自己的护卫,还带回了香美异常的开原榛子。

    以后每次出猎,必定叫王杲为前驱,并为其采摘榛子。一来二去两人产生感情,有染而生顺治。顺治七岁时,就勇健有力,能扛起五十斤重的石鼎,并且颖悟非常。太宗皇太极怕顺治长大知道不是亲生之子,想不再以父等他,就下决心置王杲和邓胯子于死地。他先找借口把邓胯子打付回家,暗地派人在半路上杀死了他,这也就是沈阳开原一带至今流传的一句话“打发邓胯子回家”的来历,即让他去死之意。之后又找个借口杀死了王杲以灭口,不料人死尸不倒,顺治只好跪在王杲尸前呼之为父,王尸才倒下,命人把他送回祖坟安葬。

    因此一直到清末,皇室每次祭祖,必先祭王杲。民间流传“先祭王杲,后祭皇陵”之谚语。开原榛子不但成了盛京关外三陵的重要祭品,还随清军入关而成了清室宫廷贡品,名扬全国。此事《庄氏史案》《吉林乡土志》都有记载。

 

    清代贡品

    近年来,开原榛子火遍关里关外,大江南北。开原榛子历史上就很有名气,曾经作为皇家御榛。传说清初顺治皇帝时,大臣们从京师来开原,点名要开原榛子,就象辽代宫廷每年必到女真地区征收海东青一样。他们回到北京,往往拿开原榛子孝敬讨好皇上与娘娘。原本出身东北的皇家早就知道开原榛子特别好吃,只是忙于逐鹿中原而忘了这茬儿。这时官员们的进献重又唤起他们的美好记忆,且再次品尝开原榛子更觉得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因此对这来自东北家乡的榛子大加赞赏,下令作为朝廷贡品,责成盛京内务府每年进献。于是就有了开原御榛名扬天下。这从1644年算来,大约也有三百六十余年了。榛子的谐音也好,如“正直”“珍子”

    康熙爷开原品贡品

    据说康熙爷东巡时,曾吃过增家寨的冻梨,还吃过马家寨榛子、山楂,倍加称赞,御制为宫廷贡品。清代开原四大贡品为马家寨的榛子,松山堡的山楂,曾家寨的冻梨、刺梅果。《奉天通志》卷1902441页记载:奉天榛子“香美甲于他省,经荒火烧落者尤佳。产于梅家寨者为全省之冠”。梅家寨近邻马家寨,这一带榛子之好,可见一般。

   

    救命榛子

 

    清初铁岭流人戴梓,曾以榛子救命度日。戴梓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入执皇帝南书房的国家重臣,而且最难能可贵的,他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少见的优秀兵器科学家,由于他发明了“连珠炮”而得罪了西洋传教士南怀仁,被诬陷为“私通东洋”,结果康熙轻信谗言,将戴梓流放到了盛京铁岭县。在铁岭,戴梓艰难地生活了35年,被迫以卖字画为生,“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直到77岁时,戴梓才被皇帝赦免,不久后便因贫病交加,溘然辞世。

    雷鹏飞收购榛子

    清末,革命党人雷鹏飞以收购榛子为革命军提供经费,并以所开货栈作为革命志士的联络站。1909年秋,西安(今辽源市)知县雷鹏飞于西丰县城开办“天合德”货栈,每年秋季收购榛子、人参、鹿茸、蘑菇等药材山货及皮张,并代客商收贮粮豆,成为开辟经费的一大来源。他还以此作为往返于吉林、奉天关内等地的革命志士提供联络的处所。

    柏司令的榛子情意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工兵司令柏桂林,带领一帮弟兄们撤至开原东部山区马家寨一带。他们的到来,吓哭了邻院老乡家的小孩。第二天,天刚刚放亮,士兵们就都上山了,那时正是榛子成熟的季节,采回一兜子、一袋子的榛子送到老乡家,柏司令说是头天晚上吓着了小孩,有些过意不去。

    西院住着的东北军少将司令官,大家都叫他柏司令。柏司令和村民唠嗑,唠着唠着就哭了。他说:“我们不愿撤兵,是坚决要打的,我们怕过谁?可上边下来命令,不让我们动。日本人进来了,我们就得退出来。当这样兵的都没脸见人呐,……”那时,人们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只是记得吃到那么多饱瓤大榛子。后来才知道,沈阳丢了,铁岭丢了,开原也丢了,小日本鬼子来了。

    抗联三师柳主任刀劈吃榛子的青岛

    19388八月末的一天,抗联三师正在砬子沟南山隐蔽休息,发现几百名日军守备队前来搜山,鬼子在山下的田野里横冲直撞,见到老百姓就打。面对日本鬼子欺侮老百姓,战士们十分愤怒,要求师政治部柳万熙主任下命令和日本鬼子拼。柳主任经分析断定敌人还没发现他们,于是让大家忍住气,准备打他个出其不意,措手不及。当日本鬼子走到离三师阵地不远,已能听到—个日军军官在和一个翻译边采榛子边说话的时候,柳主任抬起驳壳枪就是一梭子。三师官兵一齐开火,日军万没想到这里有埋伏,被这突然袭击打得蒙头转向,顿时大乱。柳万熙见被打倒的日本军官还在动弹,趁混乱之际用刀将他劈死。事后才知道那鬼子官是指导官“青岛”。当敌人清醒过来组织进攻时,三师已安全转移了。

    全国榛子优良产地开原

    辽宁开原盛产野生的榛子。我国优质榛林主要分布在开原市东部和铁岭县东北部。开原榛林主要分布在马家寨、杨木林、威远堡、莲花、八棵树、李家台等6个乡镇。目前,开原市有集中连片榛林7万多亩。

    开原榛子同市场上的美国榛子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它的个儿小得多;二是皮也薄得多;三是榛子的肉质密度也相对的低,含油量高,所以炒熟了之后很脆,很香。

    开原榛子有名者当属马家寨大红石御榛和威远堡塔子沟榛子。现在从沈阳到北京,有许多人都在叫卖开原榛子,其不知开原总共才产多少榛子,好在开原正在成为全国榛子集散地,这便好说了许多。我倒十分赞成铁岭县人,不但注册了“榛子原产地”商标,更是大办铁岭榛子节,致使铁岭榛子直追开原榛子。

    水漏儿榛子

    开原榛子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其独特的加工方法——水漏儿。水漏儿榛子,就把榛子倒在水里过一遍,除去漂在水面的,沉底的为饱满榛子称水漏儿。水漏榛子炒熟之后,大部分的壳会裂开,抓一把用两手拿着相互敲一下,就会有不少的仁儿落出。水漏儿榛子,各个饱满,会有一层薄薄的仁衣,用手一撮会像花生米的包衣一样剥落,露出里面白如膏脂的果仁,又香又甜,让吃的人过足了瘾。

 

    小榛子大产业

    如今,几百年前为帝王所有的美味榛子已经成为马家寨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产业。开原市委、政府着力打造榛子这一产业,向上争取资金、争项目,对“御榛园”进行综合开发改造,对榛林进行清杂、挖坑、新载、移根、压蔓等措施,进行复垦、修建竹节壕、作业道、看护房,确保大红石优质榛子的稳产、高产。马家寨乡还率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大红石御榛”商标。并现在,很多农民经营榛子、加工榛子、销售榛果,环环相扣的榛子产业为马家寨农民带来了滚滚的财源,小榛子已经发展成了大产业。

责任编辑: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