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市委宣传部  开原市文明办  主办
都是标准答案惹的“祸”
发表时间:2017-07-25    来源:开原文明网

    小新是我新接手的七年3班的一名男生。在我没教他之前,他的“大名”就已经如雷贯耳——顽劣异常,是一个曾让小学班主任无比头疼的刺头儿。

 

开学初的第一堂语文课,我有意先认识了他。齐头齐脑的一个小个子男生,面容干净,细长的丹凤眼透出一股灵气,不似想象中“坏孩子”的特定模式,然而事实证明,不是跨进初中的门坎,顽劣的孩子就会一朝蜕变的。他也曾顶撞过我,也曾哗众取宠地故意扰乱课堂的秩序,几番交锋下来,我终于以巧妙的方式“收伏”了他。这其中的一个契机带给我语文教学上的深思,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那是一节寻常的习题课,我讲练习册中的一个记叙文阅读。十多年的从教生涯,讲阅读对我来说已是小菜一碟。课前只需将阅读文本匆匆一瞥,然后再与标准答案“亲切会晤”,如何讲解每一道题便很快在我的脑海中“成稿”。这其中如何循循善诱,像猎人一样挖好坑就等着猎物跳进去,对我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甚至于我更引以为傲的是,很多题型我可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答题方法,让学生像套用理科公式一样,简单快捷。

 

这节习题课我依旧复制着以往讲阅读的模式。一道一道地讲下去,学生们的反应也很积极。在讲一道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题时,我又按照以往的方式,一步步诱导学生跳进所给答案的“圈套”,时机成熟之后,我便水到渠成地把标准答案公布给学生,学生们都很信服。没想到这时候小新却把手举了起来。我用眼神示意他,他立马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个答案不对。我觉得应该是……”小新的答案让早已限制在标准答案桎梏中的其他学生嘲笑不已。这样的情境我从来没有遇见过,我教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唯老师唯标准答案是从的。仔细品咂一番小新的回答,我觉得很有道理,而且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很新颖,回答得也很有创意。我心里不禁默默地感慨:备课时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我对小新的回答给予热情的肯定,并夸赞他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一刻,我清楚地看到小新的眼里闪出异样的神采。“老师,我们该记哪个答案呢?”有学生问道。该记哪个答案呢?我只能姑且让学生暂记标准答案了,这真是一种无奈。那节习题课上,我情不自禁地将应试教育的无奈传染给学生。当然,本着传播正能量的信念,我依然大肆地鼓励学生一番,诸如“我们不要被标准答案框住,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云云。

 

那节习题课之后,小新明显自信了很多,不折不扣地成了我的“小跟班”。这份意外之喜固然使我欣慰,同时我更陷入另一种关于语文教学的深思。

 

记得我曾读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知名的女作家。文中记叙了她的女儿上初中时,有一天向她请教一道阅读题的答案。那篇文章正是女作家所写的。女儿问的是一个加点词的作用。女作家想了想,自己写文章时也没想太多呀,于是根据自己当时的想法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女儿立刻否定了:“你说得不对,老师的答案是这样的……”女作家看过所谓的标准答案之后不觉目瞪口呆。这篇文章对我们如今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好的文章就在于它拥有无限的外延,而对它的解读可以说是“千人千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赏析,不同观点、不同思想的碰撞、重组、架构,才能更好地完成对一篇文章的解读,进而获得美的陶冶。绝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一词一句支离破碎地分析,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的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无奈的便是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框住自己乃至学生的头脑。时间久了,自己的思维僵化了,又何谈去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呢?然而,应试教育的倚天剑就悬在头顶,谁又有能力突破呢?为今之计,怕只能走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尽自己所能让学生保有一些创造性思维吧。

 

 

 

 

 

 

 

开原市威远中学  柏丽敏

 

责任编辑:郭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