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市委宣传部  开原市文明办  主办
教育可以换算
发表时间:2017-07-25    来源:开原文明网

朋友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家长很是着急。开学后,对孩子的学习抓的更紧了,不光休息日要补课,就连上学期间的中午、晚上都安排孩子去代理家长那学习。前不久,学校阶段考试,孩子的成绩不升反降,效果更糟,免不了又是一顿数落孩子,弄得孩子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出。

 

前阶段,小家伙来我家做客。进门后,小家伙表现的很活跃,在陪他玩耍的过程中,我不经意地问了他一句学习怎么样,听到这句话,刚刚还喜笑颜开的笑脸瞬间收敛,他一脸凝重地说:“你别和我说学习的事,我老烦了。”说完就从地板上一骨碌爬起来,快步跑进卧室,迅速的从里面插上了门。无论大人怎么哄,就是不出来玩了,以至于吃饭时都是好说歹说才很不情愿的出来,全然没有了以往的快乐。

 

孩子本就是活泼可爱,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却因为学习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家长的急功近利,甚至有些变本加厉,剥夺了孩子应有的童真,使他对学习望而生畏,毫无兴趣。一知道要考试了,孩子就提前告诉父母自己有病了,吃不好、睡不香。搞得家长摸不着头脑,轻易不敢“得罪”他。这样的事例,在现实教育中不是特例,值得我们教师关注。

 

这让我想起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国家记忆》中的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世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在研制短程导弹成功后,他又领命研制中程导弹“东风二号”。虽然所有的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但付出与结果却背道而驰,发射升空后的导弹并没有按照预定的轨迹飞行,而是在升空后不久,昙花一现般的从空中坠落下来,让所有人大惊失色。对此,钱学森倍感压力,他带领科研人员亲赴现场,实地查看,并组织科研人员对导弹部件逐一检查,力求找到失败的原因。就在所有科研人员努力工作进行排查的时候,我们昌图县走出的科学家王永志,以年轻人特有的智慧与胆识,大胆向组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按常理,导弹飞不远,应该是燃料不足,需要再加注,而他却“背道而驰”的提出减少燃料来减轻总体重量。这一看似荒谬的设想,引起了钱学森的关注,经过反复的论证之后,问题迎刃而解。一个难倒众多著名科学家的大问题,就这样被当时才二十多岁的科技晚辈王永志给圆满解决了。教育也理应如此,一味的做“加法”,让学生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我们不妨也用逆向思维来教育孩子,做好“减法”,不去过分的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

 

北欧小国瑞典,人口不及北京市一半,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有32位,这一切都与他们国家高质量的教育有关。瑞典的小学生学习自由、开放,教学用亲近自然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获得灵感,培养兴趣。只有让孩子走出去,才能让他们保持探寻知识的精神力量,才能学会相互帮助,合作探究。正是这样开放的教育,瑞典才培养了大批精英,提升了国民素养,带来综合国力的强盛,百姓的幸福指数在世界名列前茅。芬兰的教育发展也是有目共睹。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芬兰于2016年实行新一轮全国课程改革。新课改的核心是从“学什么”到“怎样学”,强调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更重要。

 

    由此看来,他们在培养孩子方面是“减法”做得好,而我们则是“加法”做的足。孩子完全学在课堂,会让学习变得简单、机械,对于懵懂的孩子来说近乎残酷。到头来,孩子手忙脚乱,苦苦挣扎在题海中,无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走向社会更会缺少创新能力。

我们虽不能完全复制外国的做法,但可以有所借鉴。对于小学生来说,首要的就是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上学。学生学习不佳,不是天生愚笨,而是不得法,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习惯来自培养,来自日常的行为。教师需要耐心的引领,精心的呵护,善于俯下身说话,友好的交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唤醒潜在的灵感。鼓励他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质疑,学会在课堂中倾听,分享经验,向课堂要效率。课下留有自由活动空间,让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能学而不厌,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给孩子展示的机会,培养一份自信,要比讲给他几道题重要得多。

 

弓弦越是向后拉,箭的威力才更劲猛。因此,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要只想到做“加法”,或许做好“减法”,才是尊重规律,才能减负高效,更能激励他们的自我成长。

 

 

 

 

 

 

 

 

 

开原市八中副校长  赵国柱


责任编辑:张祥雨